
提及我们军队的建设,那真的是充满了心酸。近代史上,由于满清政府的“闭关锁国”政策,导致我国在军事上以及科技上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,这也就导致造就了我近代史的屈辱,在100年间,列强随意的在我中华大地上凌辱肆虐。
而我党在建党初期则过于重视“笔杆子”,忽视“枪杆子”导致在412大屠杀之中大量的党员和群众被军阀和反动派杀害,由此我军才开启了22年的武装革命斗争。
然而我军的建军大业也充分的艰难,一开始的时候我军力量还很弱小,甚至连武器弹药都根本无法保障,很多的战士也不知道何为“信仰”,当初他们加入红军的想法很简单:当兵吃饱饭。
也幸亏一个伟人的横空出世,中国革命出现了转机,在这之后我军以井冈山为依托,开启了“农村包围城市”的武装斗争。
当时,我军有多么困难呢?
在当时虽然中国科技落后世界很多,可是一些简单的热武器已经开始运用,当时行军打仗已经不需要像古代那么原始了,军阀也开始使用电报下发命令。
展开剩余81%然而,在当时的我军,根本没有这个东西,传递消息也只能用最简单的人力传递,不但费时也费力,就算有电报我军当时也根本不会使用。
可就是这么困难,先辈们从没有想过放弃,为了能够让我军尽快熟悉电台的运用,当时红军的三军司令朱老总特地骑马追赶国军俘虏,并承诺只要肯留下,每个月给80大洋。
1928年4月,秋收起义的红军和南昌起义的红军队伍在井冈山顺利会师,由此成为了中国革命一个崭新的起点。
然而,反动派亡我之心不死,1930年,老蒋调集了10万大军并命令张辉瓒为总指挥开始进攻井冈山阵地,第一次反围剿开始。
张辉瓒这个人军事才能还行,可是他为人残暴,做事毫无章法,也引起了根据地人民的愤慨。
在第一次反围剿之时,老蒋也正是看中这几点,任命他为总指挥。
当时我军在井冈山仅仅只有4万人,而围剿大军有12万人,光靠硬拼肯定是不行的。
于是在这之后我军决定采用诱敌深入,并利用运动战和游击战的方式不断袭扰敌人,让他们进退不得,最终化被动为主动方才能够胜利。
张辉瓒虽然有才华,可是他的性格和动机就注定了此次战斗的失败。
面对我军的诱敌深入战术,张辉瓒根本没有意识到,反而是大摇大摆继续前进,不知不觉间走入了我军包围圈之中。
随着一声令下,红军各部按时出击,瞬间四面喊杀生在国军周边响起,国军各部瞬间乱做一团,而第一次反围剿我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,并活捉了此次战役的总指挥张辉瓒。
由于我军的政策非常好,被俘虏的国军士兵也开始渐渐被感化,不少的国军士兵放下了武器选择加入到了我军的阵营之中。
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,第一次反围剿我红一方面军在五天内消灭敌人1.3万,并缴获了一万多件武器。
这其中最值钱的就是电台了。
由于我军当时没有接触过这东西,所以一开始没人在意这个铁盒子,直到战士们全部清点完毕之后才发现了这个铁盒子。
对于当时的我军而言,这个铁盒子无疑是一个宝贝,因为这可以加快我军传递情报的速度,对于打仗是大有裨益的。
可是接下来的麻烦又来了,虽然电台是一个好东西,可是当时红军队伍之中很多都是贫苦家庭出身,根本不会用这个东西,如果不会用,这东西就是一块废铁。
因此要解决这个问题,症结就在那些国军俘虏之中,只要他们愿意留下来参加红军,那么就可以完全解决电台不会用的情况,然而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。
一来电台的使用者也是技术人员,在国府队伍之中,他们的待遇都不差;二来这些人很多都是军校出身,根本看不起“泥腿子”。
为了能够让这几位俘虏加入国军,组织派出了宣传干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,最终有几位愿意加入到红军队伍之中。
不过还是有一位俘虏选择领两块大洋回家的。
对于当时的红军来说,可能就是这一位对于我军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。
为了能够尽快的培养这方面的人才,红军的总司令朱老总特地快马加鞭追上了这位俘虏,就如同当年“萧何月下追韩信”一般,并告诉这位俘虏,只要肯留下每个月给80大洋。
这位俘虏自己也没有想到,红军的总司令居然会“屈尊降贵”的为了这件事情专程来找他,他也因此大为感动,经过朱老总的劝说,他主动加入到了红军的队伍之中并同时愿意无条件为革命奋斗。
也正是以此为契机,红军开始培养这方面的人才。
在军事上面,情报工作对于军队无疑是非常重要的,情报传递的不及时无疑会给部队带来很大的伤亡,无论是敌后工作还是前线战场电台都成为不可缺少的工具,在整个历程中起到重要作用。
所以情报工作者虽然没有上前线杀敌,可是他们的作用也不亚于千军万马,每一封电报都决定着数千战士的生命,只有情报传递准时准确方能够最大程度减小伤亡。
所以这就是我军为何能够从小到强并为此重新屹立世界之巅的原因。
在前往成功的道路上,无数的革命先烈为了信仰不顾一切的往前冲,他们为后人砍出了一条道路,才能够让我们如今不用颠沛流离。
发布于:天津市